- 袁剑;李一明;
2024年是“一带一路”倡议进入高质量发展的起始之年。本年度的中国边疆研究围绕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历史学、民族学、思想史、政治学等诸多领域拓展深化,不仅开展了多场相关学术研讨会,还发表了很多新的研究成果,取得了诸多新进展。从“一带一路”相关会议、国内学界与边疆研究相关研讨会,以及国内学界边疆议题论文、论著三个方面对本年度的中国边疆研究进展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凸显了兼具现代化和历史感的中华文明内在特质及其独特的文明视野。
2025年02期 v.54;No.262 48-56+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7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胡玉春;
历史时期,北疆诸族与中原王朝始终保持着密切且规律性的互补协同和向内凝聚的演进模式,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进了古代北部边疆地区的开发。“河南地”正是历史北疆中族群互动最为典型的地理单元之一。秦汉时期,“河南地”归属权的转移,可清晰呈现秦汉政权疆域的动态变化过程,同时反映出多族群在“河南地”的流动、聚散及持续内聚的交融模式。在“河南地”归属权发生转移的过程中,其下辖的今鄂尔多斯西南部这块次级地理单元,境内地形相对复杂,在汉匈争夺中始终是一块飞地。
2025年02期 v.54;No.262 57-66+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张春阳;
蒙古内喀尔喀巴约特部古尔布什台吉于天命六年(1621年)率众归附努尔哈赤,尚公主,封额驸,被赐予满洲、蒙古牛录各一。公主殁后,满洲牛录撤回,蒙古牛录于雍正九年(1731年)被议定为该家族勋旧佐领,在保持旧有领属关系的基础上,由古尔布什子孙世代承袭。蒙古佐领是八旗满洲旗分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廷通过联姻等方式在给予其较高政治地位的同时亦注意平衡不同蒙古佐领家族间的势力,反映了清朝满蒙关系及贵族政治的发展特点。
2025年02期 v.54;No.262 67-74+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柳泽明;德格吉日呼;吴忠良;
18世纪至19世纪的恰克图贸易,是清俄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雍正五年(1727年),清俄双方签订《恰克图条约》,正式开启在恰克图的边境贸易,使其迅速成为两国边境的重要贸易枢纽。然而,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至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间,清朝曾一度停止恰克图贸易。因此引发的双方谈判过程及其结果等问题,已有不少相关研究。本文主要利用满文、俄文等档案史料,探讨18世纪50至60年代清俄双方在恰克图贸易中的关税问题,进而考察该问题导致贸易停止的原因、解决过程以及对贸易结构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2025年02期 v.54;No.262 75-83+126-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吉雅图;
1908年至1945年间,日本以科学考察、探险游访的名义在内蒙古地区拍摄了大量影像。主要代表性人物有:鸟居龙藏、米内山庸夫、江上波夫、饭山达雄、多田文雄等。官方发行的画辑和画报主要有《亚细亚大观》《亚东印画辑》《北支》《支那事变画报》等。另外,日文旧籍及数字资源平台收录了大量影像资料。依据内容,上述影像可分为古建筑遗迹、传统服饰、人物肖像、社会生活、民俗活动、殖民宣传等类型。这些影像资料大多服务于日本对华侵略的情报搜集和宣传工作,但也再现了民国时期内蒙古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样态,有助于该时期的北疆历史文化研究。
2025年02期 v.54;No.262 84-98+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9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吴甲才;吴迪;
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与地区文物保护管理所等单位,共同对西拉沐沦河流域两岸岩画进行了调查,共复核三普及新发现岩画3 400幅,其中黑头山岩画引起了调查者的关注,河北岸6幅、单体45幅岩画与附近采集的人面符号红陶器、陶片和玛瑙箭镞等,构成了岩画遗址可移动和不可移动文物较为完整的古代信息链,遗物题材表现出有风雨、有闪电、人与动物和谐共生,为深入阐释新石器中期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审美信仰、符号表述提供了可能,为进一步研究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2025年02期 v.54;No.262 99-10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1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